该研究院副院长易西兵介绍,本次考古发掘表明,遗址的文化层堆积最厚超过6米,自下而上包含晚唐、五代南汉、两宋、明清及民国等各时期的堆积。遗址最下部为灰黑色河相淤积堆积,平均厚度近2米,淤积堆积下部是五花土原生堆积,表明遗址所在区域历史上长期为河涌或湖泊,很可能是珠江水道范围。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近日在广州市解放中路安置房项目工地现场公布广州考古新发现,大量晚唐陶瓷器和丰富的晚唐五代至宋代建筑基址在此被发掘,这是近年广州城市考古发掘面积最大的项目。
在河相淤积堆积之上,考古发现了晚唐五代时期的人类活动面和木构建筑基址,出土了大量晚唐时期陶瓷器、木屐等生活用器,以及鹿角和牛、猴等动物骨骸。这些发现表明,晚唐时期遗址所在区域已经逐渐成陆地,形成人类居住区或商业区。本次出土的晚唐遗物数量在广州城市考古工作中仅次于南越国宫署遗址,尤其是木屐,数量为历年广州考古之最,且大多保存基本完好,相当难得。
备案号:京ICP备05027606
展示的出土的算珠。
展示的出土的木屐。
在河相淤积堆积之上,考古发现了晚唐五代时期的人类活动面和木构建筑基址,出土了大量晚唐时期陶瓷器、木屐等生活用器,以及鹿角和牛、猴等动物骨骸。这些发现表明,晚唐时期遗址所在区域已经逐渐成陆地,形成人类居住区或商业区。本次出土的晚唐遗物数量在广州城市考古工作中仅次于南越国宫署遗址,尤其是木屐,数量为历年广州考古之最,且大多保存基本完好,相当难得。
展示的出土的白瓷碗。
遗址中宋代建筑基址相当丰富,多为砖砌墙基,部分残高将近1米,有的经过多次加固修葺,有的延用至明代或更晚时期。在遗址范围还发现了近40眼晚唐五代至民国时期的水井,反映了这一区域自晚唐以来人类居住活动频繁。
责编:荼荼
地址:北京王府井大街27号 E-mail:kaogu@cass.org.cn
责编:荼荼
该研究院从2018年8月起对市区解放中路安置房项目工程建设范围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800平方米,考古发现唐、五代、宋、明、清时期文化遗存,出土了丰富的晚唐、五代南汉及宋代遗物。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展示的出土的木屐。
遗址中宋代建筑基址相当丰富,多为砖砌墙基,部分残高将近1米,有的经过多次加固修葺,有的延用至明代或更晚时期。在遗址范围还发现了近40眼晚唐五代至民国时期的水井,反映了这一区域自晚唐以来人类居住活动频繁。
展示的出土的白瓷碗。
7月10日,广州市解放中路某安置房项目工程建设范围内的考古发掘现场。
该研究院副院长易西兵介绍,本次考古发掘表明,遗址的文化层堆积最厚超过6米,自下而上包含晚唐、五代南汉、两宋、明清及民国等各时期的堆积。遗址最下部为灰黑色河相淤积堆积,平均厚度近2米,淤积堆积下部是五花土原生堆积,表明遗址所在区域历史上长期为河涌或湖泊,很可能是珠江水道范围。
出土的部分晚唐时期陶瓷器、木屐等生活用器,鹿角和牛、猴等动物骨骸,以及大量贝螺残骸。
出土的部分晚唐时期陶瓷器、木屐等生活用器,鹿角和牛、猴等动物骨骸,以及大量贝螺残骸。
7月10日,广州市解放中路某安置房项目工程建设范围内的考古发掘现场。
www.337.net,现场传真 广州考古发现晚唐陶瓷器 发布时间:2019-07-12
该研究院从2018年8月起对市区解放中路安置房项目工程建设范围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800平方米,考古发现唐、五代、宋、明、清时期文化遗存,出土了丰富的晚唐、五代南汉及宋代遗物。
作者:崔凌云 文章出处:新华网
展示的出土的算珠。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易西兵介绍出土的青釉罐。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易西兵介绍出土的青釉罐。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友情链接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近日在广州市解放中路安置房项目工地现场公布广州考古新发现,大量晚唐陶瓷器和丰富的晚唐五代至宋代建筑基址在此被发掘,这是近年广州城市考古发掘面积最大的项目。
本文由www.337.net发布于历史,转载请注明出处:广州考古发现晚唐陶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