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题记
今日偶然看到去年4月在庆源拍的一张老巷子的照片,因是下着小雨的缘故,这巷子便也顺理成章的成了“雨巷”。
乌镇之行已三月有余,有时候躺在床上,会不经意想起那座小镇。想起她被清晨的雾气环绕的样子,想起暮色四起时她的点点灯光,她悄无声息的占据着我内心的小小角落,让我以各种形式怀想,这一切,也许真的如刘若英所说,来过,便不曾离开。
记得当初读到戴望舒的《雨巷》,心中便疑惑:这是诗人真实遇到的呢?还是杜撰的?
其实,乌镇之行是个意外收获。近几年一直在江浙一带转悠,我以为我看够了江南的秀丽端庄和所谓的小桥流水人家,总想寻些大西北的大气磅礴来调和一下,可是当我下船踏上平整的青石板的那刻起,直觉告诉我:这里,我该来。而乌镇,果然没叫我失望。
这个疑惑,至今无解。但如今想来,何必刻意去追求这来由呢?反正这诗中的女子,不知早已走进了多少人的心间,惹的人一次次的情牵。
见到如此佳人,谁能不心动?只是远远的看着,便早已知足了。
江南的雨总是细绵的,轻轻地落下来,迷蒙了整做城。像娟秀的江南女子,操着一口吴侬软语,柔柔地唤你一声,眼眸微垂,红唇轻启,凝脂之颊微微泛起红晕。。。如若遇此,哪有不沉醉之理?
或许是我们来的时机刚刚好,避过了汹涌的人群,整座小城不疾不徐的向我们呈现了她的本色。身处其中,总有种与世隔绝的感觉,似乎这才是我们本该生活的地方,早晨起床拎着篮子赶集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外面的世界纷纷扰扰,却不曾改变这里什么,如此这般悠然自得,我想是大多数人都想要的宁静时光。
老旧的巷子,泛着青黑色光泽的石板。新生的嫩草从石缝间探出了脑袋,细雨丝儿趴在上面静静地酣睡着。燕子立在墙头,兀自梳理着羽毛。。。
本文由www.337.net发布于历史,转载请注明出处:悠悠乌镇行www.337.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