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承载了太多的历史和记忆。从宋氏三姐妹到黑白片皇后胡蝶;从歌后韩菁菁到《花样年华》的电影,十里洋场,烟云旧梦,香江滩头徜徉着多少的传奇,多少的故事
褚宏生, 1918年出生。16岁进入旧上海爱文义路旗袍店学徒。从手工开始学习:盘扣、手工缝边、开滚条斜边到熨烫、缝制成衣的整个过程,以及在门店的客人接待、量身、试样等等,一步一步走来从艺已近八十年,被誉为最后的上海裁缝和百年上海旗袍的传奇。
瀚艺以精湛手工缝制工艺及手绣、手绘技艺见长。在继承和创新基础上,率先提出时尚旗袍的概念。用国际时尚元素和流行色,引领旗袍的国际化、时尚化、年轻化。
2010年世博年,瀚艺首推牛仔旗袍牛仔天下系列,2011年推出了幻影 系列,2012年更以纯紫纯黑色系推出魅影系列,从而形成了三大时尚旗袍系列,用中国审美感动世界,推动上海成为国际时尚中心。展期:2012年10月1日至2012年10月10日。
编辑:admin
引领旧上海旗袍时尚的电影明星阮玲玉明星阮玲玉。。
上世纪上世纪5050年代年代的上海裁缝店的上海裁缝店。。
褚宏生为客人量身制作旗袍身制作旗袍。。
上海老裁缝褚宏生弟子周朱光团队制作的现代旗袍。
上海老裁缝褚宏生量体裁衣。
上海老裁缝褚宏生和弟子周朱光。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钟晓璐杨涛摄影报道
助力外交
1963年,王光美跟随刘少奇出访东南亚。她着一袭白色旗袍,端庄华贵,为中国外交赢得了喝彩。这身旗袍,正是出自褚宏生之手。
风靡全球
电影《花样年华》剧组,曾专门赴上海向褚宏生取经。片中主演张曼玉以23套颜色、风格各异的旗袍展现优雅迷人的东方女性之美,在全球圈粉。
推陈出新
旗袍制作并非墨守成规,而是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褚宏生曾说:“我相信旗袍一直在被改造,它永远是新鲜的,与时尚接轨的,我也希望中国女性能在旗袍上穿出时尚,穿出国际范儿”。”
——侬好,上海!
说到旗袍,你会不会想起电影《花样年华》中身材曼妙的张曼玉?想到上海滩的芳菲流年?旗袍,是中国传统服饰之一。有人说,旗袍最能体现东方女子的韵味,她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更拥有焕然一新的如今。曾有过辉煌,也曾销声匿迹,因为褚宏生等大师级裁缝的努力,得以在人们的视野中重现。褚宏生一辈子做过的旗袍,多达数千件。被誉为“上海滩最后的百年旗袍大师”的他,80余年匠心造物,有着哪些传奇经历?他如何让作为中国服饰代表的旗袍,在国际舞台上备受关注?且听大师弟子周朱光娓娓道来。
匠人匠心
最懂旗袍的男人
让国际时尚界刮起“中国风”
五月中旬,上海街头,身着形式各异服装的行人,脚步匆忙。时光倒回七八十年前,这里总能看到身穿旗袍的女子,从巷子里款款走来。
上海安化路271号,有一600平方米的工坊,外面看上去普普通通,走进去却别有洞天,各个年代的旗袍让人眼花缭乱。七八十岁的老师傅,带着老花眼镜,一针一线地缝制着旗袍,制作出来的旗袍,将进入明星、商人、都市白领等人的衣橱。
这家工坊名叫“瀚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凤旗袍制作技艺第二代传承人、“上海滩最后的百年旗袍大师”褚宏生曾生活和工作的地方。遗憾的是,褚老已于2017年春节去世。接待记者一行的,是他的嫡传弟子——瀚艺艺术总监周朱光。
百年传承
16岁少年
开启与旗袍的缘分
每当有人来参观,周朱光总会不厌其烦地给来者讲述褚宏生的百年旗袍人生。
周朱光曾在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中这样评价他的师父:“他非常非常纯粹,他脑子里只有旗袍,他就是为了旗袍而生的。”
1918年,褚宏生出生于苏州吴江,为家中独子。16岁那年,父母将他送去位于上海爱文义路“朱顺兴裁缝店”当学徒,拜头号大师朱汉章为师,这个腼腆少年与旗袍的缘分,由此开启。
本文由www.337.net发布于艺术,转载请注明出处:嫡传弟子忆上海老裁缝褚宏生 让中国旗袍站上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