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处遗址发掘面积650平方米,面积不大却“五脏俱全”。
“本次论坛我们选择了新石器时代考古为主题,这是因为,新石器时代考古是研究史前史的主要支撑。这段历史非常重要,农业出现在这段时间,文明的进程也出现在这个时期。以新石器时代考古为代表,中国考古近十几年取得了重大进步。”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表示,对新石器时代的研究让中国五千年文明由传说变为事实。
论坛上,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魏兴涛介绍了漯河舞阳张王庄遗址的发掘情况。
郑州8月22日电曾出土过“中华第一笛”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周边有没有更早的先民生活痕迹?陕西高陵杨官寨在当下又有哪些考古新发现?8月22日,围绕“区域互动与文明化进程”的议题,在由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第一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上,来自全国40余家相关科研单位的100多位考古工作者齐聚郑州,探寻中华文明起源。
昨天,第一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表示,希望充分发挥论坛的参谋功能,“探索文物保护在当今历史中的核心与使命,探索保护文物的新方法,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据统计,目前,郑州地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2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4处80项,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郑州地区的考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入选“中国20世纪100项重要考古大发现”4项,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3项。
中国考古·郑州论坛是中国考古学的一个常设高端学术论坛,旨在深入探讨中国考古学的重大专题学术研究,进一步推动中国考古学的发展。2016年5月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郑州举办期间,决定设置中国考古·郑州论坛,每两年举办一次,并决定2017年在郑州举办第一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
“以前教科书说河姆渡的水井是最早的,而现在,这个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水井。”他说。
中原河南是中国考古学的“黄金宝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评选的“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中,河南省入选17项,独占鳌头。自1990年开始评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以来,河南省先后有四十余项考古发现入选,居全国榜首。
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社科院考古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全国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博物馆等40余家相关科研单位的100多位考古文物工作者参加此次大会。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中心是郑州的定位之一。在这方面,郑州又有新助力。
图为第一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上,国内考古界专家、学者进行交流讨论。 韩章云 摄
“它历经了8次发掘,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骨笛、家养猪、确切的栽培稻作遗存、原始文字或符号资料、原始宗教资料。” 魏兴涛说。
第一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由中国考古学会主办,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河南省文物牢固学会承办。本届论坛将“区域互动与文明化进程”设为议题,重点讲述评议近年史前考古新发现和研讨中华文明起源的热点问题。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表示,郑州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多的城市,是华夏文明、中国文明研究的重要区域。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除了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文化底蕴也是很重要的,郑州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很多重要的发现和遗址,郑州的中原文化根基深厚,历史悠久。
记者了解到,本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考古界大咖云集。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辉、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栾丰实、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宋先世、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等学界专家与会。专家重点讲述评议了近年史前考古新发现和研讨中华文明起源的热点问题,同时,还将实地考察巩义双槐树遗址和荥阳官庄遗址。
据介绍,这是继去年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郑州成功举办后,设立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常设高端学术论坛。
数郑州最多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高云
优势
本文由www.337.net发布于艺术,转载请注明出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数郑州最多